RCCSE,中文学术期刊影响力排名的国际标准
在当前学术界,如何评估和衡量一篇论文或一份期刊的质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,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各学术期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声誉,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(CSTPCD)于2005年推出了一项名为“中国科技期刊引文评价体系”(China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Evaluation System),简称RCCSE。
RCCSE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我国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的一项权威性工具书,它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对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进行综合评价,并将其分为五个级别:A类、B类、C类、D类和E类,这一评价体系不仅涵盖了中国国内的科技期刊,还覆盖了部分海外发行的高质量期刊,旨在全面反映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。
RCCSE的具体构成
RCCSE的构建基于以下几个主要指标:
- 引用因子(IF):引用因子是一种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,通过计算期刊过去一定时间内被引用次数与该期发表论文数的比例。
- 总被引量(TCQ):指一刊在一定时期内被所有其他期刊所引用的总数量,反映了期刊的总体影响力。
- 影响因子变化率(IFCR):用于衡量期刊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影响力的相对变化情况。
- 论文总数(PT):统计期刊在某一时间段内发布的全部论文数。
- 论文平均被引量(AMQ):通过论文总被引量除以论文总数来计算的平均引用频率。
- 论文前1%被引量百分比(P1%QLP):指期刊中前1%的论文在总引用中的比例。
RCCSE的重要性
RCCSE的意义在于,它提供了较为客观和系统的期刊评价方式,有助于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了解不同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,通过RCCSE,用户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,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,RCCSE的数据也为学术界的同行评议、资源分配以及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。
RCCSE作为一种先进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,在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国际化做出了积极贡献。